‘建筑施工资质中对于建造师、中级工程师、现场管理人员(又称五大员或八大员)、技术工人等人员不作为资质考核标准了’,这是目前建筑圈子里讨论最多的话题,对于施工企业资质中不考核人员因素的话,从企业角度出发,确实为企业减轻很不少负担,但是从评定企业标准硬实力方面也是少了一个很有力的指标,对于影响方面暂不做系统分析,那么对于建筑企业施工承包资质真的不考核人员因素了吗?什么时候开始不考核人员?却没有人回答。
2016年7月25日住建部市场监管司发布了‘第建市施函[2016]86号文—— 关于征求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意见的函’将刚从换证工作趋于平静的建筑业行业又引向了沸腾,自此各大建筑业相关行业网站,微信朋友圈纷纷转载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观点,此话题更是建筑从业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政策执行下来,将会是建筑业行业的又一次‘强震’,而笔者认为,除了建筑圈讨论的两种声音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如果施工企业资质对于人员不进行考核,那么将会意味着建筑业行业门槛降低,企业准入将会变得更加简单,而建筑行业势必会进入一个低价恶性竞争的时代,当然从主管单位角度上来说,加强动态监管将成为常态,只要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外,其余的因素皆有市场行为来管控。
当然,讨论上述的话题一切为时尚早,毕竟住建部市场监管司在7月25号发布的毕竟是一个征求意见函,而对于征求意见函的执行时间方面目前尚未可知,对于什么时候执行?是全国范围内执行还是在个别的省市做试点更不得而知,那么企业是否可以按照不考核人员的标准来维护企业的施工资质呢?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个心态去维护资质的话,一旦主管单位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核查的话,那么企业将会自乱阵脚,撤出的人员将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充到位,一旦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补充人员的话企业资质将会面临被吊销的境遇。
对于什么时候开始对资质中人员不做考核指标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已成立的企业要持正常心态看待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有三;1,对于一个成熟的公司,关于人员指标考核的问题影响并不是太大,如果企业确实冗员的话,可以在政策落地后进行减员;2,一旦政策落地,可以将人员进行适当调岗,比如说目前侧重于管理的人员向项目上进行分流;3,一旦政策落地,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将不能做事或不做事的人员进行裁员清理;而对于这些操作都可以在政策落实之后进行仍能来得及,如果企业过早的进行处理,一旦在政策落地前主管单位进行企业资质核查的话,届时企业无论从物力财力上都会增加没必要的投入。
此外,从征求意见函的第3条中的‘2017年1月1日起,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一级资质的企业’来分析,目前住建部也只是在上述两个资质中进行试点,仍未进行全面覆盖,当然对于哪些联办部门颁发的施工承包资质也不在此次的征求范畴之内。
不考核人员的政策对于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来说影响不会太大,无非就是分流和裁剪部分不做事的人员,而对于新成立的企业来说才是一份巨大红利,毕竟新成立的企业一旦人员不作资质考核标准条件来执行的话,企业在新成立前将会较少大量的人工成本,对于企业进入业务程序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对于成熟的企业对于这个问题淡然处之即可,且不要提前进入应对,以免给企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撰文:责任感 更多建筑业行业政策法规及新闻资讯敬请关注 ‘众杰人力资源’微信公众号 )
关键词:建筑企业承包资质,施工资质,资质考核人员,取消建造师